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2019/09/23 & 秋分


秋分

在每年西曆的9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節氣:秋分。
秋分和春分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
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
據史書記載,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早晚開始有涼意,中午也不在那麼炎熱。

--------[分隔線]--------

以上是代替問候的節氣知識。
填個版面後,分享近況就不用寫太多了。
高普考放榜了,不意外的沒上,
之後試著朝初考看看吧。

10月國慶日那週好像有4天連假,
不過前一個禮拜似乎要補班,真討厭,
就直接放掉就好了啊!!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2019/09/16


開始缺了(月亮)。

今年中秋節家裡難得的烤了肉(素料為主),
大概也睽違了快十年了吧。

最近開始會在niconico聽米津玄師/ハチ的歌,
不過不是一開始就有意識的去搜尋他,
而是隔了好幾層。

我有在玩FGO→上niconico看捏他影片→看到FGO的MMD→找MMD使用的歌
嘛,反正在網路上就是會這樣,
至於現在覺得最喜歡的歌,
就是砂の惑星吧。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古典元素 - 東方五行與西方四元素

古典元素Classical elements

在古典哲學中,元素是一種構成世界上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實體,或是能量。



在歷史上,許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經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元素思想,
最著名的代表有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或五元素說,
印度佛教的四大種(地、水、火、風)以及中國的五行。

希臘
四元素:
地(earth)、水(water)、氣(air)、火(fire),
現在廣為人知的四元素說是亞里士多德依據柏拉圖的理論所提出的,
他認為這四種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覺的兩兩對立的性質,
進而推論世界上的萬物的本原乃是四種原始性質:冷、熱、乾、濕,
而元素則由這些原始性質依不同比例組合而成。

亞里斯多德也曾構想出五元素說,
在柏拉圖的四種元素中再加上乙太(aether,意指精質,永恆)。
亞里斯多德認為乙太是「沒有和物質分離的虛空」、「沒有物體裡的虛空」。
但是在現代乙太理論已經被否定。

占星學:
西洋占星學也將黃道12星座依四元素說區分成四象。

煉金術:
阿布·穆薩·賈比爾·伊本·哈揚(Abū Mūsā Jābir ibn Hayyān ,阿拉伯語:جابر بن حيان‎)
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全名菲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 Philippus Aureolus Theophrastus Bombastus von Hohenheim))
提倡根源物質的三元素是硫黄、水銀、鹽,
雖然以今日科學觀點來看,鹽並不是單體的元素,
但是這三種物質的結合方式正好是現今化學裡提到元素的三種化學鍵結合方式,
也就是共價鍵、金屬鍵和離子鍵。



印度
大種巴利語與梵語:Mahābhūta):
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地、水、火、風
「堅硬相的是地界……於此身中,堅性或固性的是地界。」
「粘結相的是水界……於此身中,粘結性或流動性的是水界。」
「遍熟相的是火界……於此身中,遍熟性或暖熱性的是火界」
「支持相的是風界……於此身中,支持性或浮動性的是風界」。」
被認為構成世界一切事物等物質的色法,
包含山川大地等的器世間以及生命有情的身體,皆為此四界所構成。
也有五界之說,加上虛空;
以及六界之說,再加空界和識界。



中國
五行:
五行並非指具體的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五材說。
《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
《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
《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時就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

在戰國晚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勝(剋)相生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趨勢,
且已把勝(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
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
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
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認為五行是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

「金曰從革」,代表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在人體為肺(臟)和大腸(腑)。
「水曰潤下」,代表了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的性質,在人體為腎(臟)和膀胱(腑)。
「木曰曲直」,代表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功能,在人體為肝(臟)和膽(腑)。
「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臟)和小腸(腑)。
「土曰稼穡」,代表了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在人體為脾(臟)和胃(腑)。


近代
近代科學研究的「元素」,指的是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
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不能直接用化學方法分解。

原子(atom)是構成元素的普通物質的最小單位;
也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及元素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
同一種化學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
原子由質子、中子與電子組合而成,
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類型也不同:
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種元素,
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是此元素的哪種同位素。

原子序數是一個原子核內質子的數量,也決定元素的性質,
週期表即為按照原子性質及數量排序。

1964年時,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和喬治·茨威格提出了夸克(英語:quark)理論,
是比原子更為細小的基本單元。

隨著科學演進,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可能會越來越細微吧



延伸閱讀:
四大元素や五大元素などで構成される魔法の属性について
(這篇是用ACG的角度來解析XD)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中、日、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