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七夕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節日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牛郎、織女之名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但這首詩中的牛郎、織女,充其量只是兩個星宿的人格化,還談不上是傳說,一直要到東漢(二五~二二○)的《古詩十九首》,才在牛、女之間添加了悲劇的愛情色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至於牛郎、織女傳說的梗概,則在南北朝時漸漸成型。《歲時廣記》引南朝梁殷芸(四七一~五二九)的《小說》道: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但這段記載中完全沒有提到七夕。一直要到梁朝宗懍(約五○○~五六三年)的《荊楚歲時記》才明確的指出:「七月七日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時間、人物均已確定後,牛郎、織女的故事經過代代的口耳相傳,及民間創作者不斷的增飾、潤色之後,遂發展成一個情節豐富、動人的民間傳說。以下所述,則是綜合數種傳說的複合本。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龍族第二部,簡短心得

真的是等很久了,龍族第二部。


第一次看到龍族小說時,是國二的時候,在7-11的架上,
當時,他和線上遊戲一起搭配銷售,但是我並沒有放在心上。

到我高三的時候,由於上個班級的使用者留了一本第一集下來,
我好奇的翻了翻,結果就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買了回來。

到現在,也過了七年,
龍族第二部,未來行者,終於出中文版了。



第二部的故事,是溫柴、格蘭與妮莉亞追殺哈修泰爾伯爵為起點,另外牽扯了一個能看見未來的巫女,而展開的旅程。
在序曲時,看見了過去一些熟悉的角色出場,真的是很感動,

作者依舊是帶著諸多諷刺跟吐槽以及低能的電波,只是因為改用第三人稱寫,讀起來有些不習慣。

新角色也是充滿了個性,有種一看就讓人覺得"這果然是龍族才會出現的角色"的感覺。

看完第一集,已經讓我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集了。
第二部似乎只有七集,希望能帶給我跟閱讀第一部時一樣的快樂。

畢業....?

今年大四的我,沒有畢業。
若要說為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太過輕敵(死)

畢業典禮沒有去,因為覺得那並不屬於我,
但是系上跟社團的送舊倒是有去,因為可以吃免錢的飯(逃走)

最近總有一種抽離現實的感覺,快要進入母體的那種感覺,
想燃起某種遺忘已久的熱情,只是似乎找不到一個引爆點。

唉,推卸責任是不好的。